开云电子(中国)官方网站《音乐管理与实务》课程实践学习考察团一行赴甘肃敦煌实地考察学习。此次实践活动一共有10位同学和授课老师一同组成考察团,亲自赴敦煌进行实地学习考察,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江涛副教授担任实践团团长。通过前期学院的协调,我们与敦煌大剧院取得了联系,并将敦煌大剧院作为此次学习实践的目的地。
通过一夜的火车,6月30日早上6:30,社会实践团顺利抵达敦煌,我们的第一站是首先赴敦煌著名的5A级景点月牙泉进行参观游览,深入实地,对敦煌特有的自然景观进行了解。
此次学习实践的第一站是月牙泉,月牙泉是敦煌诸多自然景观中的佼佼者,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对于沙漠中的一汪清泉,如此的自然奇迹让所有的同学们叹为观止,大家更是对此次实践充满了期待。
实践行第二站,就是去参观学习世界著名的莫高窟,莫高窟作为世界瞩目的文化圣地,自然有着它独特的魅力所在。
此次我们参观莫高窟的主要目的,是在于通过实地学习和参观,对莫高窟的文化内容进行更加详细的了解,在参观过程中,通过观看两部数字短片及现场讲解员解说,我们知道莫高窟经历了几千多年的洗礼,仍然保存着较为完整的窟内的壁画,这跟敦煌干燥少雨的自然条件密不可分,同时也跟后期相关学者和工作者的保护管理工作密不可分。
第三站,同学们便前往敦煌莫高窟数字中心观看了大型实景演出《又见敦煌》,当夕阳把最后一抹橘红色的霞光投射到鸣沙山上的时候,同学们走进了这个寓意为沙漠中一滴水的《又见敦煌》剧场,当同学们沿着平缓的坡道进入《又见敦煌》剧场的时候,大家的思维已经被颠覆。
但从艺术管理的层面来品鉴此剧《又见敦煌》,剧目很好的将文化表达和旅游娱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仅让观众通过前身体验感受了舞台魅力,更是以最直观最通俗的方式表达了其深厚的文化意义。是当代比较成功的艺术管理领域典范。
同学们来到了此次实践行的最后目的地敦煌大剧院,观看了著名的大型舞剧《丝路花雨》,同时邀请了敦煌大剧院艺术总监雷凯老师为大家进行了一趟生动的关于艺术管理的课程。
雷凯老师对于《丝路花雨》的整个创作历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享,并从艺术管理的角度,并结合自身多年来从事艺术管理工作的经历,进行了具体的案例分析和讲解。
雷凯老师,1976年进入甘肃省歌舞团工作,当时的他只有14岁。而在1979年,也就是在他17岁时他参与了《丝路花雨》的第一版创作,并担任了主要演员角色。后来在1993年正式调至甘肃省文化厅艺术处工作分管艺术管理工作,后来又任甘肃省京剧团团长,直到2017年担任敦煌大剧院艺术总监,多年来一直从事专业剧团剧院的艺术管理工作。
雷凯老师讲到,1979年创作《丝路花雨》初期,也是正值甘肃省文艺待兴时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通过上级领导的指导,由甘肃省歌剧舞剧院(原甘肃省歌舞团)担任主创团队,进行了敦煌题材的艺术作品《丝路花雨》的创作。主创团队先后多次进入敦煌实地考察研究,通过现场素材进行了剧本创作,而创作的过程也是非常艰辛,仅剧本就进行了多次修改,而且对于参演演员的选拔也是非常严苛。终于在1979年,大型舞剧《丝路花雨》在北京首演成功,随后又赴广东、香港进行巡演,直到后来的世界巡演。雷凯老师说,《丝路花雨》的创作代表的是一种团结进取的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更代表着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的文化。而通过多年的《丝路花雨》剧组的管理及院团的艺术管理工作,雷老师认为艺术管理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学问和学科,他要求从事艺术管理的人员,必须要掌握扎实的艺术相关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掌握相当丰富的管理知识,在不断的探索中来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也要时刻做到,不断增强学问,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讲所学用到实践中。
在雷老师生动的讲课结束后,部分同学向雷老师进行了提问互动。
通过此次实践考察学习,同学们对于艺术管理课程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与理解,更让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更加生动的呈现在大家的脑海中,同时还学到了课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时代在飞速发展,艺术事业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艺术行业逐渐在向新型的市场产品过渡,在目前的形势下,艺术管理相关方面的人才还是比较紧缺,通过实践考察我们也得出,用人单位与艺术管理相关人才之间仍然存在着显著的矛盾,高学历的艺术管理人才有理论支持但没有丰富的实践指导,而具有丰富实践经历的艺术管理从业者却缺少理论基础的支持,如何将两者相辅相成和谐发展,成为艺术管理行业在当下急需解决的矛盾。其次,在时下旅游服务行业不断兴起的背景下,如何将传统艺术与旅游市场大众艺术相结合,也成为了艺术管理相关行业从事者考虑的焦点话题。通过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实施内容,让文艺走向人民,让人民懂得欣赏艺术。艺术管理在中国的发展还比较年轻,需要很长的一段路来摸索,但愿我们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能找到其发展的规律,以此更好的为人民艺术事业服务。